南阳市新野县王庄镇周张坑小学:玩转扭扭棒 创意无极限

[ 河南省教育网 ] 作者:
张新村
2024-12-16 20:13:30 |

为了进一步落实“双减”政策,更好的坚持“五育并举”原则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王庄镇周张坑小学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扭扭棒融进手工课堂,制作了形态各异,颜色多样漂亮的扭扭棒花,为教室增添亮丽的新风景。

扭扭棒,也称为仿绒花条或毛根条,是一种色彩鲜艳、质地柔软且极具可塑性的手工材料。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,当时被称为“绒花”,谐音“荣华”,寓有吉祥、祝福之意。扭扭棒的制作过程相较于传统的绒花制作更为简单,能够让人们轻松体验到毛茸茸的花朵带来的视觉享受。

在扭扭棒制作讲解中,孩子们兴趣高昂,个个专注认真听老师讲解扭扭棒的操作方法,大家目不转睛的盯着老师手中的扭扭棒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环节,老师刚讲解完毕后,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他们的创作了! 巧手匠心,孩子们的小手一弯一拉,让手中的扭扭棒动起来;一扭一捏,作品的雏形就展现在眼前了;一卷一折,自己亲手制作成的工艺品就完成了!当看到一朵朵栩栩如生、绚烂多姿的扭扭棒花呈现在眼前,大家都忍不住露出满意的笑容,感叹道:“这个扭扭棒真是好玩,可以做成各种各样漂亮的花束!”在这样愉快的氛围里,同学们总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!

尽管在创作过程中,不少孩子们遇到了挑战,如扭扭棒的柔韧度掌握不当导致形状变形,或是设计思路遇到瓶颈等。但没有人轻言放弃,大家相互帮助,分享技巧,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。在这个过程中,大家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扭扭棒制作的技巧和方法,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友谊与成长。

通过扭扭棒手工课,同学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,还培养了耐心和细心的品质。每一件用扭扭棒制作的作品,都承载着同学们的梦想与快乐,成为了他们成长路上的美好回忆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,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,养成做事专注认真,仔细耐心的良好品质。

(通讯员 冯静 张新村 供稿)

责任编辑:罗玉红

浏览次数:

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