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甸铺镇第五中心小学校:折纸艺术融入“双减”课后服务

[ 河南省教育网 ] 作者:
丁婉
2025-06-06 10:34:32 |

在“双减”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,各地学校积极探索多元化课后服务模式,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近日,折纸艺术作为特色课程走进多所学校的课后服务课堂,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动手实践、创意迸发的平台,成为“双减”政策落地见效的生动缩影。

走进新野县新甸铺镇第五中心小学的校园,每周三下午的课后服务时间,教室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。折纸社团的学生们围坐在一起,手中拿着色彩斑斓的彩纸,在老师的指导下,灵巧地折出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千纸鹤、一朵朵绽放的纸玫瑰、一艘艘扬帆的小船。“以前课后都是写作业、上辅导班,现在能跟着老师学习折纸,感觉特别有意思!”五年级学生高梓珊开心地展示着自己刚刚完成的折纸作品,眼中满是自豪。

折纸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。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,提升手眼协调能力,还能在折叠、翻转、塑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。“折纸课程没有标准答案,同样一张纸,孩子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折叠方法,创造出独具个性的作品。”该校折纸社团指导老师陈金月介绍道,“在折纸过程中,孩子们需要观察步骤、思考顺序,这对逻辑思维的培养也很有帮助。”

为了让折纸课程更具系统性和趣味性,许多学校还将折纸与学科知识、传统文化相结合。在新野县新甸铺镇第五中心小学,数学老师会引导学生通过折纸理解几何图形的特性,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实物模型;语文课堂上,学生们折出故事场景中的物品,为故事创作增添趣味;而在传统文化教育中,折纸更是成为了解中国传统技艺的窗口,学生们学习折灯笼、中国结等传统折纸造型,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“双减”政策实施后,学生们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,折纸课程的开展正好填补了课后时光的空白。家长们也纷纷表示支持,学生家长王女士说:“孩子以前总爱玩手机、看电视,自从参加了折纸社团,不仅动手能力变强了,还变得更有耐心和专注力,作为家长,我们非常欣慰。”

折纸课程的发展也离不开教师队伍的不断学习和创新。不少学校组织教师参加折纸技能培训,邀请专业折纸艺术家进校指导,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。同时,教师们还会利用网络资源,收集整理新颖的折纸教程和创意,不断丰富课程内容。

目前,折纸艺术在“双减”课后服务中的推广仍在持续深化。未来,各学校计划进一步拓展折纸课程的边界,如举办校园折纸艺术展,让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;开展校际折纸交流活动,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学习;甚至将折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,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义卖,所得款项用于公益事业,赋予折纸课程更多社会意义。

折纸艺术融入“双减”课后服务,不仅为学生们带来了欢乐与成长,更是“双减”政策下学校探索素质教育新路径的成功尝试。随着越来越多特色课程的开展,“双减”政策正不断为学生们的童年注入活力,助力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,收获知识、发展兴趣、提升素养,向着全面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。

(通讯员 赵丛 杨英莉 供稿)

责任编辑:haedu005

浏览次数:

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