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劳动课?语文课?还是思政课——南阳南召马市坪西大庄小学在百草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
近日,南召县马市坪乡西大庄小学组织学生走进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“百草园”,开展春日农耕实践活动。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移栽韭菜、辨别农作物,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与意义,感悟自然与生命的成长。
阳光正好,微风不燥。学生们带着工具走进“百草园”,在老师的示范下分组进行翻土、挖沟、移栽、浇水、培土等劳动。辅导员向孩子们详细讲解韭菜的生长习性和种植技巧:“韭菜根系浅,栽种时行距要均匀,覆土不能过深……”同学们认真聆听后,小心翼翼地将一株株韭菜苗栽入土中,浇水定根。辅导员王增箱说:“劳动教育不仅是技能的传授,更希望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理解‘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’的道理。”
一段时期以来,网上“韭菜与小麦不分”、“不识稼墙”、“不辩黍麦”的笑话频出,在孩子们中间愈来愈普遍。针对这种现象,劳动间隙,老师以田间的韭菜和麦苗为教材,引导学生通过观察、讨论叶片的形状、气味、纹理等特征进行辨别。“同学们,韭菜和麦苗长得像吗?如何区分?”起初不少学生还是把两种植物混淆,经过对比探究后恍然大悟:“韭菜叶子扁平光滑,有特殊香味;麦苗叶片更细长,叶脉清晰!”石甜甜老师还提醒学生:“麦苗的叶子比较薄,韭菜的叶子比较厚,麦苗的叶子闻起来有青草味......”这种寓教于乐的互动教学,让孩子们在自然课堂中深化了对农作物的认知。
杨曼雨老师结合刚刚学习过的课文《千人糕》,引领学生讨论小麦、韭菜由播种到走上餐桌的过程,进一步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,激发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。二年级学生陈韵皓说:“以前只在课本里学‘粒粒皆辛苦’,今天的活动才真正让我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。”春耕始,万物生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间,孩子们种下的不仅是嫩绿的韭菜苗,更是一颗颗亲近自然、热爱劳动、艰苦奋斗的种子。
德智体美劳,“五育”并举,劳动教育作为“五育”之一,凸显其重要!为了落实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》、《河南省乡村学校“绿色点亮生活,健康护佑生命 ”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》精神,该校在教育局、中心校的指导下依托乡土资源开发特色实践课程,在全县率先全面、系统地开展劳动教育,开设劳动课堂,开辟百草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开展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实践活动。目前,该校正在以劳动为载体,尝试以劳树德,以劳增智,以劳强体,以劳育美,解密乡村学校实现五育融合的有效途径。
(通讯员 陈东 供稿)
责任编辑:haedu0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