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小学:看优质均衡发展

[ 河南省教育网 ] 作者:
余永海
2022-11-29 09:34:16 |

  晨间,笔者走进确山县第二小学校园,彩绘墙前,孩子们正在挥舞画笔、肆意涂鸦;操场上,孩子们活力十足地跳着舞;银铃般的歌声和悠扬婉转的乐器声交织在校园长廊……学校的各个角落都闪动着学生们快乐的身影。

 
  “这是我校的‘晨间快闪’。” 确山县第二小学校长王春红介绍道,“晨间展示学生的特长,让孩子们的一天从美好开始。由于时间较短,随机性强,就叫作“晨间快闪”。
 
 
  “快闪,可是我们二小的‘老百姓舞台’呢,让拥有不同才艺的小朋友,能够在这里自由的展示给大家,这种爆棚的成就感,会深深印刻在孩子们的童年记忆里。” 王校长接着说。

 
  走进确山县第二小学,笔者了解到该校不断优化和完善“五育并举”课程体系,在课后延时服务开展体育、艺术、科技等素质拓展类活动,深化“善行、善教、善炼、善艺、善劳”的五善特色教育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,可谓“五育并举育花朵,不负韶华赢未来”。
 

 
  “善行”育人。近年来,学校把德育与学科教学和学校活动结合在一起,水乳交融,无处不在。如语文学科,教师在教学生认识生字时,把汉字的形声、会意等构造特点补缀其间,既可以突出华夏先祖的聪明智慧,又可在无形中增长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。在数字学习和算数上,通过本周做了几件好事,帮父母做了几次家务等问题,来开发智慧,启迪心灵,不失时机地把中华美德融入其中。
 

 
  充分发掘、利用校园环境文化,使一草一木、一墙一板都能说话,都能育人。校心理咨询室的定期开放,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有序开展,为师生拥有健康心态,唱响美好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。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,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按时间节点安排每周主题演讲,让学生发挥小主人翁意识,让更多的学生零距离走近国旗,为每个孩子的特长展示提供平台。每周开展一节主题班会课,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、感恩教育、安全教育等。每年都要开展一年级入泮礼、六年级毕业礼、“童心向党”红色研学系列活动、传统节日教育和“文明礼仪伴我行”等教育活动。

 
  “善教”培智。为打好“减负”、“培智”组合拳,我们提出“梯度教学”理念,真正落实因材施教。探寻高效生本课堂。我们要求教师紧紧围绕重难点,设置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与任务,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讨论沟通与合作借鉴中升华。创新作业设计,减去重复劳动,留给成长拔节的时空。开发校本课程,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。通过动手实践,自主探索,合作交流的方法解决问题。科技课程与创客教育的美丽相遇,学校开设了创意编程、三维设计、海洋机器人等学习项目,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“善炼”强身。除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外,学校精心安排大课间30分钟体育活动项目。“阳光大课间”在广播体操的基础上,还有班级特色跑操,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的功能,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;“课间室内韵律操”从学校实际出发,用多种手段和途径,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,使学生自觉、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。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组织开展体育社团活动训练,“国际象棋”团、“童之韵”舞蹈团、“童之健”拳术团纷纷开展。
 



 
  “善艺”雅情。以生为本,建立多彩精品社团。在开齐、开足国家规定美育课程下,学校积极探索美育教育新模式,以拓展类、艺体类教育为抓手,开设小提琴特色课程,全校范围内普及小提琴知识。建立“童之声”合唱团、“童之韵”舞蹈团(芭蕾、拉丁、民族)、“童之音”诵读团、“童之乐”器乐团(大提琴、小提琴)、“童之趣”美工团(彩绘、手工、书法、国画)“童之健”啦啦操等20余个精品社团,每个美育社团都配备专业老师辅导。
 
  搭建平台,助力学生艺彩绽放。学校每日晨间快闪、每周校会展示、校园文化艺术节、社团汇报日等系列美育活动,给学生提供美育才艺舞台,让学生的美育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展现。学校还带领学生踊跃参与省、市、县各级各类艺术比赛,充分舒展、各美其美,有效促进学生素养提升。
 



 
  “善劳”养志。积极构建包括自我劳动、家庭劳动、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在内的“四位一体”劳动课程,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观。开展“播撒春意,守护希望”亲子植树活动、劳动教育月活动、劳动基地种植、劳动课教学大赛、劳动技能大比拼、自理能力比赛等活动,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、享受劳动的快乐、珍惜劳动成果。


 
  该校着力打造师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---“红领巾小农场”,基地占地二十余亩,教学班每班一块劳动实践园地,教师分为8个劳作小组参与种植等劳动实践,劳动工具陈列室规范有序地摆放10多种常见劳动工具,供师生劳作时借出使用。
 
  确山县第二小学在优质均衡发展中,思考着,行动着,研究着……
 
(通讯员 余永海 李艳丽 供稿)

责任编辑:杨萌果

浏览次数:

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