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小荷尖尖”到“芝麻开花” 郑州教育金字招牌响彻全国
[
东方今报
]
作者:
2018-12-20 09:52:06
|


中原区互助路小学锦艺校区功能教室多,开发了丰富多彩的课程
“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。”——这是十九大报告对人民的庄严承诺,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美好生活的起点。均衡与优质,是衡量教育优先发展的两个不同维度,却是同一归宿。
改革开放40年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人们对教育的期许始终不变。 随着教育改革不停歇的步伐,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在郑州实现“裂变”,越来越多的郑州教育“品牌”叫响全国。
郑州市22中曾经是家长眼中的薄弱学校,然而,2010年郑州市实行学区制后,这所学校的社会满意度逐步提高。
学区制是郑州市2010年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快速扩充的探索。学区内实行教育资源共享、教育教学统一管理、考核评价统一进行,最终目的是实现优质带动、优势互补,不断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。
2011年1月,郑州市政府正式下发《关于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的实施意见》,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计划,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。
2006年10月,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中就提到,“深化教育改革,提高教育质量,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,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”。2010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也提到,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以促进公平为重点,以提高质量为核心,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……
也正是郑州市的学区制探索,让郑州22中受益无穷。2010年学区制实行之初,学区长单位——郑州市57中就派了业务能力强、管理经验丰富的业务领导及5名骨干教师。这不仅为郑州22中带来了名校的先进管理理念及方法,使得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更加高效、公平。最重要的是,老师们能有机会和名校老师坐在一起教研,一起商讨备课,相互听评课,能够看到个人的成长、学校的变化发展。
也正是通过这样的优质带动、优势互补,郑州22中的教科研工作有了很大的提升,老师们课题研究多了,学生们的道德养成教育不断深入,校风、学风不断提升,学生、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、认可度逐年提高。
今年,郑州市教育局启动了“新优质初中三年行动计划”,计划三年内创建和培育“新优质初中”100所,结成“优质初中发展共同体”20个,“家门口的好学校”也不再遥远。
不同时期,教育优先发展有不同的表达,就如同现在,时至今日,教育的优先发展不再是简单的数量扩张,取而代之的是以提高质量为前提的质的飞跃;它也绝不是一句口号那么苍白,而是触手可及、带着温度的深刻变化。
中原区位于郑州市区西部,素有“郑州西大门”之称,是郑州5个中心城区之一,也是郑州市委、市政府所在地。
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在中原区投资创业,越来越多的业主选择到中原区居住,社会各界聚焦中原,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原区的基础教育极具吸引力。
中原区名校多,老百姓选择到中原区上学的热度与日俱增。2016年初,中原区出台了《中原区教育体育局优质教育集团化发展实施方案》(中原教体〔2016〕1号),以探索集团化办学之路。
该区有六大教育集团,分为紧密型、协作型、联盟型三种运营模式。
“互助路小学教育集团有紧密型和协作型校区两种。”互助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陈卫红表示,互助路小学教育集团内各个学校亮点纷呈,比如锦艺校区是新建校,功能教室多,开发了丰富多彩的课程。
中原区阳光小学是互助路小学教育集团的成员校之一。校长张燕用“航母”和“舰载机”比喻互助路小学与阳光小学的关系。在她看来,互助路小学为阳光小学提供了能量、给养和平台,使阳光小学站在“巨人”的肩膀上飞得更高更远。
同样,建设路三小是互助路小学协作型教育集团中的一员,在校长师振国看来,协作型教育集团化架起了三座桥梁,即校际间沟通的桥梁、业务副校长主任间一起教研的桥梁和师生间互动的桥梁。学校有20位老师与互助路小学师徒结对,互相听课。到2017年下学期,学校不少学科的公开课等也是频频获奖。
“建三这趟列车虽起动晚,但后劲足。”师振国如是说。
2018年3月,聚焦全国两会的人会留意到,“促进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”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汇。
教育部也曾明确表示,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,而是共同发展,不是要千校一面,而是要在基本均衡的前提下鼓励各个学校办出特色、风格,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促均衡、在均衡中促发展。
中原区的各个教育集团,无论是紧密型、协作型还是联盟型,教育发展理念统一但又有区别。而且,自六大教育集团成立以来,更多学校获得了公众信任、好感、接纳和欢迎。
同样,二七区通过名校托管、集团化办学等途径,打造了陇西小学、汝河路小学、淮河东路小学等一批品牌名校,全面形成了“名校云集、品牌林立”的蓬勃发展局面,让辖区孩子“在家门口上好学”的愿望得到了更好更快实现。
此外,二七区每个“教育共同体”内的学校都互相尊重个性,和而不同。比如二七区幸福路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就秉承“合美 各美 共享 分享”的共处理念,积极构筑各校共同成长的空间,努力发挥各校的特色和优势,用行动、过程和业绩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,形成品牌集群共同体。
二七区淮河东路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则围绕“多彩教育”形成了“一校一品”办学特色,以期在学校这个多彩世界里,学生似每一朵花,如每一片叶,都展示着自己的不同与精彩。
进入21世纪,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似乎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彰显。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中也提到,“关心每个学生,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、生动活泼地发展,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,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”。
教育办得好不好,学生和家长最有发言权。在香港第21届2011教育及职业博览会上,郑州的“道德课堂”模式获各方热赞。一位从内地移居到香港20年的家长说:“没想到出来这么多年,内地的教育发展这么迅速。今天来到这里,真是开阔视野,也希望我女儿能享受到这样的教育!”“道德课堂”的本质就是以课改拉动教育的内涵式发展,以变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,从根本上实施区域内每一所学校“集体致富”的真正均衡。
当教育真正关注到“人”,每个人都千姿百态,朵朵精彩。二七区艺术小学的王纪凯、刘宇轩、刘畅3名同学被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录取,填补了我省近40年来小学生被国家级院校附中录取的空白;二七区汝河路小学任艺菲同学被评为“郑州市十佳儿童”;二七区陇海中路小学朱倡田同学被授予“河南省美德少年”称号……
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,要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,加快教育现代化,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,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。”实现教育现代化,是大势所趋,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民心所向。
如今,郑州的优质教育资源从“小荷尖尖”到“芝麻开花”,“品牌”已经成为郑州教育的金字招牌,未来,这也将是郑州的核心竞争力。
责任编辑:程航
浏览次数: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