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元课程释放学习力解密郑州课改的生态样本

[ 大河报 ] 作者:
2018-12-14 08:36:22 |


    文化路一小的炫彩科技课堂

 
    郑州九中的生物课堂

 
    文化路一小的模拟飞行课
 
   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,4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,但对于教育发展而言,这40年的变革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。
 
    从传统单调的课堂,到丰富多彩且充满乐趣的课程;从一支粉笔写天下,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;从“唯分数论”到“以人为本”……40年来,郑州大大小小的校园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 
    调查、采访、作报告,新鲜课堂“圈粉”小学生
 
    “这是我们的《垃圾分家》项目,有中、英文两个版本……”12月10日上午,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(以下简称文化路一小)内,六(2)班的王翌博、秦泽华正向师生展示自己的PBL项目“作业”。
 
    这是由该校语文老师张林颖、李敏和英语老师陈芳共同辅导,14名同学参与完成的一个项目。“我们发现很多垃圾桶上都有‘可循环’与‘不可循环’字样,但不知道垃圾该放进哪个桶里,于是大家通过调查、采访、收集资料、讨论、总结、做报告等方式去学习……”介绍起自己的项目,王翌博、秦泽华很兴奋。
 
    通过调查分析,他们将学校垃圾种类分为作业纸、卫生纸、橡皮、铅笔、水果皮等18类,分别对应可回收垃圾、厨余垃圾、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,还制作PPT、“变废为宝”小手工、宣传册等,多方式呈现学习成果。
 
    这种新颖的课堂和课程让学生受益良多。王翌博说:“在这过程中,我们不仅学习了语文、数学、科学等学科的知识,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、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”
 
    编程、航模、手工坊,多元课程让孩子爱上学习
 
    项目学习,仅是文化路一小多元的课程之一。从2011年开始,该校进行课程的体系化探索,着力构建“乐享课程”体系,并开发47门自选的校本课程,探索实施“每周五下午走班模式”。
 
    据了解,“乐享课程”共分5个课程领域:乐之言,包括“书香语文”课程群、“快乐英语”课程群、英语演说家等;乐之慧,包括“智趣数学”课程群、乐在棋中、百变魔方等;乐之创,包括“乐趣科学”课程群、航模、巧手工坊等;乐之韵,包括陶艺、雏鹰田径、乐之灵合唱等;乐之善,包括道德与法治、综合实践活动、少先队活动等。
 
    同时,学校里还建有科学数学实验仪器室、模拟飞行室、航模活动室、科教模型室、创客空间、舞蹈教室等功能教室。
 
    丰富多彩的课程,让学生们找到各自的兴趣所在,并为综合素质提升和个性特长培养打下基础。这不,在3D创想空间里,五(7)班的李胜嘉已经自己编程做了吹气球、接金币等20个小游戏。“我喜欢编程,特别好玩,将来我还要设计出更有趣的游戏!”
 
    如今,在文化路一小里,合作交流、自主探究、项目化学习、体验式学习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常态。
 
    以人为本,课改为学生搭建大平台
 
    变化不仅仅发生在一所学校。从2001年至今,郑州市金水区在新课程改革之路上走了18年。
 
    2001年,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》颁布,基础教育进入新的改革周期,郑州市金水区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批38个实验区之一,以人为本的课程改革在该区全面推进。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、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形成,在郑州率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……金水区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搭建了大平台。
 
    2013年,金水区教体局开启“以校为本、放权赋责”学业评价改革,构建多元、开放、以校为本的评价机制,逐步下放小学各年级、各学科的评价职权。游园式、项目式、情境式、融合式的评价方式在金水区的小学里不断涌现。
 
    2017年,金水区与上海教科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,实施《金水区课程品质提升研究与实践》项目,计划利用三到五年时间,从学校课程规划、特色学科建设、创新课程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学校课程品质。目前,全区20所项目实验学校的课程规划全部完成。
 
    金水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直言,新课改之路不仅是教育观念、教学方式变革之路,也是学生、教师、学校共同成长之路,更是课程品质不断提升之路。
 
    创新教育,课程、观念、教学手段都在跟着变
 
    变化也不仅仅发生在义务教育学段的校园。作为河南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,郑州九中始终保持着对教育变革的兴趣,不断探索教育的规律。
 
    12月10日下午,郑州九中学生徐一航在认真制作鲁班锁。他正学习的是《木工坊》课程,由学校地理老师夏炎开设,是学校特色校本课程之一,面向高一学生,每学期只招收16 人。
 
    徐一航说,在他看来,《木工坊》课程不仅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,更磨炼了他的意志,让他学会坚持。
 
    除木工坊外,郑州九中还设置有独具特色的考古与发现、海空酷客、校园足球等形态多样的课程。
 
    今年,其又立足“新工科”方向,与知名校友、360集团创始人兼CEO周鸿祎达成“科技新工科”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,开设创新实验班,设置创新课程。
 
    “这些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观念的变化和课程的变化。”黄颖慧,省级名师、郑州九中政治老师,有着32年教龄。在她看来,以往单一的教学如今变得丰富多彩,不仅教学手段从一支笔、一块黑板变成了多媒
 
    体、跨时空、跨学科的呈现方式,而且课程也越来越多样化,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素养。
 
    课改实践,“郑州样本”叫响全国
 
    多元化课程的背后,是课程目标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对“人”的培养。
 
    据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姬文广介绍,从“以教定教”到“以学定教”“为学而教”,从“唯分数论”到“育人为本”,郑州市持续而深入地进行着实践探索。
 
    据了解,郑州市于2010年创造性地提出“道德课堂”的深度课改理念。经过持续几年的区域推进和发展凝练,“道德课堂有效形态”已呈现180多种,覆盖全市15%的中小学校,郑州市被命名为“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域样本”,“道德课堂”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,并成功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典案例库。
 
    郑州市提出“评价即育人”理念,在各学段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主线,以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为突破口,小学、初中推进“绿色评价”,高中推进“增值评价”,建构起一个涵盖小学、初中、高中三个阶段的学业质量“郑州标准”。这一实践成果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。
 
    同时,郑州市于全国率先实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区域推进,全面推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,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,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。目前,全市中小学已基本实现创客教育的全覆盖。
 
    有人说,课改的实质就是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,让他们全面、自主、有个性地发展。显然,郑州教育在课改之路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。

责任编辑:徐晴

浏览次数:

相关阅读: